【原创】垂范千古的唐太宗

CleanLi(黎涛) 发表于2017-10-07    类别: 感悟(16)    标签: 原创(65) 历史(22) 修行(9) 文化(26)

刚刚看完纷乱的南北朝历史,感觉就是乱,分裂与朝代更替。而到了唐史的时候,特别是唐太宗出场之后,一下感觉清明起来,很多唐太宗的故事读来令人感动与敬佩,同时身体也有通畅的感觉。我觉得阅读中华文化与历史的精华部分,可能可以给人治病,调整身体,古人讲身心是一体的,很有道理。

从唐太宗对皇子们的家训中,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唐太宗的个人修为。在《诫皇属》中,太宗告诫皇属们:

“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色之娱。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至于听断之间,勿先恣其喜怒。朕每亲临庶政,岂敢惮于焦劳。汝等勿鄙人短,勿恃己长,乃可永久富贵,以保贞吉,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

唐太宗告诫皇子们,每穿一件衣服、吃一顿饭,都不要忘记蚕妇农夫辛勤。听闻决断时,不要先入为主,任凭自己喜怒,要谦虚,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不要因为别人有短处就鄙视他们,也不要因为自己有优点就恃才而骄,要把敢于反对你的人当作老师,把逢迎你的人视为贼子。从史书中看,唐太宗也基本做到了这些。所以在个人修为的角度,唐太宗也可为中华千年之楷模,而不仅仅为帝王之模范。

从唐太宗身上,我也感觉更理解了古人为什么那么重视提升个人的修为。中华历史上那么多皇帝,唐太宗的修为绝对算是首屈一指的了。可是中华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也就是唐太宗的贞观之治的时代,万国来朝,这可不是偶然的。身为一国之君,提升自己的修为就可以使政治清明,国家强盛,人民安居乐业;而如果放纵自己的欲望,不能用正理来约束自己,那就会使人心离异,国家陷入混乱。这一点对比一下那些乱世时期的帝王的所为及其结局就看得太明显了。但提高个人修为不止是对帝王起作用,对所有人都有正面的作用,只不过作为帝王,承载了一个国家的兴亡,所以能载入史册,让后人看得非常明显。但是个人修为的提高是一个缓慢过程,而修为提高后的效应也是有一段时间的滞后,所以对于个人来说就看得不是那么明显,对于一切追求快速效应、急功近利的人们就似乎更加忽视了。

唐太宗的故事中,让人争议比较大的就是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杀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个人对这个问题也深入思考了一下。手足相残确实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情,但依然存在一个是非曲直的问题,而且作为皇室,更关系到天下苍生,所以还有一个大义的问题。太子和齐王妒忌太宗的功劳,几次暗杀未遂,却毫无收手之意,而更为阴毒的是齐王,表面帮助太子,其实是想除去太宗后再杀害太子,自己夺取皇位。除此之外还淫乱宫廷,国家落入他们手里无疑会继续南北朝的混乱历史,天下生灵涂炭。如果不是有手足之情,除去嫉贤妒能、道德败坏、屡次阴谋诡计谋害手足及国家重臣、搅乱国家的人,恐怕不会有人有任何异议。而太宗也是因为面对的是自己的兄弟,才一忍再忍。最后在自己的谋士们以虞舜的例子进谏以及一再催促之下,才下定决心除逆。

而且从后来唐太宗对待原来属于太子和齐王的幕僚人员的态度,也可以看出太宗的宽广的胸怀。比如魏征原来是太子的人,经常劝太子尽早除去太宗。玄武门之变后,太宗责问魏征:“你为什么离间我们兄弟?”魏征说:“太子要听了我的建议,就没有今日之祸了。”太宗不但没有报复,反而觉得魏征敢于直言,让他在自己身边辅助自己治理天下,而使魏征成为一代名臣。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果唐太宗心理有那么阴暗的话,他做不到这些,也完成不了那么大的功勋。

魏征的忠臣与良臣的道理也令人感动。魏征有一次被人诽谤,太宗派人调查发现不是事实,但调查的官员说魏征身为朝廷重臣没有做好形式上的事情导致被诽谤。太宗就让他去告诉魏征改正。魏征后来和太宗说:“君主和大臣应该是一体,否则如果不以天下为重,而只注重表面上的功夫,天下兴亡就说不定了。”太宗马上说:“我也后悔了。”魏征接着说希望太宗让他做一个良臣,而不是做一个忠臣。太宗奇怪的问他有何区别?魏征就说,大臣进谏,皇帝听从,天下治理的好,皇帝就是明君,而大臣就是良臣,君臣及子孙共享富贵;如果大臣进谏,而皇帝不听,大臣死谏,皇帝把大臣杀了,天下大乱,身死国灭,皇帝就是昏君,而大臣就成空有其名的忠臣了;忠臣与良臣的差别太大了。太宗听了很高兴,表示接受,赏赐魏征500匹绢。

这个故事《旧唐书.魏征传》原文如下:

或有言徵阿党亲戚者,帝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案验无状,彦博奏曰:“徵为人臣,须存形迹,不能远避嫌疑,遂招此谤。虽情在无私,亦有可责。” 帝令彦博让徵,且曰:“自今后不得不存形迹。”他日,徵入奏曰:“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帝瞿然改容曰:“吾已悔之。”徵再拜曰:“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帝曰:“忠、良有异乎?”徵曰:“良臣,稷、契、咎陶是也。忠臣, 龙逢、比干是也。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空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远矣。”帝深纳其言,赐绢五百匹。

其实唐太宗本身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他力排众议自己决策完成了很多了不起的功绩,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这样的人再要做到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那就更难,同时还要分辨谗佞,真正做到‘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同时正确区分不同的人的优缺点,任命在不同的位置上发挥正面的作用。不能说唐太宗是一个完人,但大的方面基本都做得很好。先天天资聪慧,再加上后天不断的有意的提升自己的修为,当然成就也不一般。单从修为上看,历史上能达到唐太宗的应该有不少,但同时又是一国之君的就少之又少了,所以唐太宗真可以称为中华千古一帝,而中国也因有大唐文化而在世界文化历史上奠定了中华文化的重要地位,也成为今天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寄托。

相关文章

   2023-09-10 【原创】有特异功能的特斯拉
   2019-06-23 【原创】IN GOD WE TRUST
   2018-04-27 【转载】仁安羌大捷
   2017-12-18 【转载】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历史
   2017-12-17 【转载】以色列国独立宣言
   2017-12-14 【原创】以色列的复国奇迹
   2017-12-03 【转载】武则天的酷吏周兴
   2017-12-03 【转载】神传文化:善者无殃,德厚家昌
   2017-10-22 【原创】电影《跨越德拉瓦河》
   2017-10-02 【转载】《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2017-09-07 【原创】何谓“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2017-08-28 【原创】美国的契约精神